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以德报怨”是荒唐之举(唐明白)

发布日期:2011/10/17 14:37:52  阅读:3976  【字体:
 
 
 
    以德报怨,是国人常常用人劝人饶恕恶人的话语,现在又有人拿来为自己无耻之举做遮羞布。目前大家热议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一事,方正县官员称,建此碑是为了让日本人感受中华民主族“以德报怨”的情怀。(《参考消息》2011年8月5日第16版)
 
    人们常常认为“以德报怨”这句话是孔子所云,其实不然,这正是孔子严厉批评的做法。《论语·宪问》记云:“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段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有人问孔子假如一个人用恩德去回报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是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孔子则反问道,如果以德报怨,那么如何报答对你有恩德的人呢?明确有力地否定的以德报怨这样的思路与做法,他认为恩德应该用来回报对自己有恩德的人,而对那些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能保持一种公道正直的态度也就够了。
 
    以德报怨的第一个负面效果就是恶人不但未得到鄙弃,反而从加害中得到又一份回报,这只会诱发更多的加害。其实,对那些恶人来说,行恶事内心总归是有恐惧感的,公道正直地对待他们就足以激发其廉耻之心,使其被重重罪恶污泥塞闭的天地良心能重新有所生长,从而能在外面的压力与内心的责难中逐步收敛恶行。如果“以德报怨”无异于鼓励恶人恶行,那样社会公平正义惨遭蹂躏,更何谈和谐安定?古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批评的是以怨报怨,这固然不合乎宽容之精神,但是以德报怨,则必然是助纣为虐,唆使放纵。毛泽东曾讲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其意是决不能怜悯恶人,否则必然自食恶果。
 
    人们行善积德是一个与自私心灵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心善行需要滋润与鼓励,同时也需要告诫与警示。以德报德正如春雨,能够催发人们善心的成长与善行的持恒。但如果社会同时也鼓励以德报怨,那么实际上便失去了必需的惩戒。如此一来,行善者觉得自己行善积德并非必要,世风之日下可知。我想,这便是以德报怨的第二个负面效果。或许有人说,行善者不当图报,图报者便非真正行善。这恐怕是对圣人的要求,而非对众人趋善所应有的标准。
 
    以德报怨并非圣人主张,更非圣人所为;以德报怨并不表明一个人品行高尚,更不能要求人们以此作为行为准则;以德报怨并不能帮愚蠢者遮羞,更不能为其增光。说到底,以德报怨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荒唐的理念与非常有害的实践。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