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文史建湖 > 正文

塘河锦路——镇村文化史料专辑之宝塔镇

发布日期:2017/7/3 10:13:03  阅读:3893  【字体:
 

 

   

人文厚重的宝塔镇

朦胧小街的前生今世

陈桥小街

仁爱小村丁仁庄

 

 

人文厚重的宝塔镇

彭淑玲

 

  宝塔镇是县城最北的一个镇,与阜宁的陈良隔着一条马泥沟河,宝塔人的方言口音也是接近阜宁的。雍正九年(1731),盐阜分治,盐阜北区的朦胧、埝头、陈桥等里划属阜宁县。里为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朦胧、埝头、陈桥这些老地名仍然被使用着。朦胧在今天的宝塔村,老辈人称朦胧庄,历史上有过作为镇的历史。《大清一统志》记载,朦胧镇在阜宁县西南六十里。陈桥村因有一座陈家桥而得名。

  宝塔镇原叫辛庄镇,也称中辛庄,因镇内有宝塔而更名。洪武赶散年间,辛氏三兄弟从苏州迁此,各占一匡地方,成为前中后三个辛庄,此地居中,称为中辛庄。当地《刘氏家谱》记载,前川公号柳村,籍本姑苏,仍伯温公之裔,由元末明初兵戎越境,与家人洒泪分袂,携李氏孺人驾专车从阊门而出,行至淮东古盐北溏河北岸墁塌仑下车,种地为业,躬耕陇田,淡泊自甘,不尚文饰,隐居教授,弗愿出仕。家谱里说的就是洪武赶散的历史。有叫曼塌仑的地名,取自吴语方言发音,意为草泥涂抹的墙。清初盐城名士宋曹为草堰口的院道庄写过《舆图说》一文,文中提到:至若野渔荡孤舟钓月,墁塌埝旷野耕云,则别有天地。院道庄北就是野渔荡,墁塌埝与野渔荡应该是相隔不远的,墁塌埝与曼塌仑可能同指一个地方。

  朦胧塔在射阳河与西塘河交汇处,为朦胧十景之一,名断塔晴霞。扬剧《十把穿金扇》里有一句唱词,就唱到了射阳河边的朦胧塔:我父子射阳河里常嬉水,登瀛桥头遥望西天飘余晖,忘不了三仓(应为便仓)枯枝牡丹美,大纵湖畔秋蟹肥,玉带大糕薄如蕊,丹鹤翩翩掠天水,朦胧塔下论是非……

  塔旁有寺,原叫朦胧院,因净慧禅师在此出家而改名净慧寺。寺与塔都是佛教建筑,寺是修持居住的地方,塔是供奉佛祖或僧尼墓葬的地方。净慧禅师是一代高僧,高作人,俗姓孙,曾得康熙皇帝的召见,净慧是康熙赐的谥号。今天的杭州灵隐寺硕揆大和尚塔就是净慧禅师的,他别号硕揆,世人也称他硕揆禅师。

  朦胧塔的身世是朦胧的,一直在唐宋之间摇摆不定。朦胧塔的传说也有许多,关于嘎娘和张邋遢砻糠搓绳拉宝塔的,关于蜘蛛神救真龙李世民的,也有关于宝塔镇河妖的。我佩服的是传说的影响力,在那个没有任何纸质传媒的年代,靠人们口耳相传,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不可思议的是,早年人们对塔的过度迷信,甚至相信在塔身缝里塞进一块瓦片,到老腰腿不疼之说,还有那塔砖,有保佑早生贵子之说,他们尊塔为塔神。

  朦胧塔西,是南北流向的射阳河。神奇的是,这里有两股水流,西边的射阳河水浑浊,东边的西塘河水清澈,清浊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水印,到了夜晚,仿佛有两个月影在水中晃动,于是有了一河二水双流月的景观,是朦胧十景之一,名岔河奇月。我好奇的是,最先给此地取名叫朦胧的人,是不是因了这一河二水双流月中两个月亮的启发?过去的大河很少有桥,靠的是渡船。明代时河边有朦胧渡。《续纂淮关统志》中记载,朦胧渡对过即周家湾。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秋,时任国子监博士的孔尚任,协助工部右侍郎孙在丰办理疏浚淮河入海口工程,曾到朦胧、淤口一带勘察,留下了一首诗《朦胧淤口有感》:

明日纷纷送使船,下河还剩水兼天。

频逢饥馑春耕后,空话经纶暮雨前。

惜别故将诗下酒,壮游只赖树飘钱。

年年归计荒唐甚,翻笑临歧意黯然。

 

 

 

 

朦胧小街的前世今生

李世安

 

  朦胧小街,旧称朦胧镇,是今宝塔镇宝塔村的一个自然村庄,位于西塘河水汇进射阳河的入口处,素有“两河抱一镇,一镇传千古”之誉称。

  朦胧这地方,始称大河口,是泊船和做水上买卖的码头。“朦胧”称名的来源于“蜘蛛神救真龙”的传说,讲唐王李世民有一次在此作战落败,躲入井底,追兵看到井口结着完整的蛛网,就离开了。李世民登基后,派尉迟恭在枯井处建了一座佛寺蒙龙院(今净慧寺前身),院内建一塔,称蒙龙塔。皇帝为龙,蜘蛛蒙龙,取名“蒙龙”,后“蒙龙”被误写为“朦胧”。从此,朦胧这一地名就传开了。据清乾隆《阜宁县志·古迹志》(卷七)记载:“净慧寺,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朦胧地方(作者注,当时地名已称朦胧),内有宝塔一座,于唐武德三年建。”传说带有神话色彩,而志书记载确有史料价值。

  朦胧历史久远。从本地出土的商周文物判定,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先民在此居住。明万历《盐城县志》所记载的市镇,在今建湖县域只有朦胧、唐桥两市。朦胧因地处古射阳湖入海之道,为历代备倭屯兵之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清雍正十年(1734),盐阜分治,朦胧尚属盐邑。乾隆末年,盐城续划五个里给阜宁,朦胧始属阜邑。乾隆《阜宁县志·地理志》记阜宁十大镇,首列朦胧镇。到了光绪年间,朦胧镇开始衰败,集市大不如前。据本地96岁的田素珍(女)老人告诉笔者,相传朦胧小街过去很繁华,每逢三、八赶大集,买卖兴隆,赶集的人插不下脚,连推货的车子都没处放。就在光绪初,河西永兴乡绅出面与河东朦胧镇融通,借用几集,并向四乡八舍发出告示,谁知一借出再也收不回,原因是赶集的多为河西北路人,用的六合车,到河西赶集方便,不用过渡,由此朦胧集即由永兴集兴而代之。朦胧镇因集兴而盛,也因集废而衰,朦胧镇遂演变为朦胧小街。老人家说,她小时候的朦胧小街,虽不逢集,但气派还不错,小街上住有200来户,从商的占多数,有条由东向西立砖铺就的商业街,东至三官殿古石桥,西至关帝庙北渡口,足有里把路长,街道两侧店铺连接,十坊俱全。油坊、酒坊、磨坊、粮行、水产行、柴草行、客栈、饭庄、吃货店、畜牧屠宰场及木排行、竹排行、石灰行等比比皆是。所有古迹还在,净慧寺、毗卢庵、三官殿、关帝庙,终日香火缭绕,每逢庙会,十里八乡的民众都来看热闹。

  朦胧小街毁于侵华日寇炮火。1938529日,正是河西永兴集期,河东朦胧小街多数居民在河西赶集。上午10点,日寇的骑兵挥着马刀冲进集市,敌汽艇也堵住了渡船口。鬼子冲进来就大开杀戒,有200多人死于日寇屠刀下,并对河东朦胧小街开炮,放燃烧弹,近上千间房屋的朦胧小街,只剩下摆渡的徐姓两间草舍、三官殿供奉肉生和尚的厢房和一座净慧寺。其余建筑全部被鬼子烧毁、炸毁,街区成了一片废墟,不少朦胧人家破人亡。据说,驻在永兴西大楼子的日寇头目田中,曾向朦胧宝塔开了三炮,见宝塔巍然不动,疑为是神塔,这才停止炮击,朦胧宝塔和净慧寺有幸逃过了这一劫难。后来,为避免日寇占庙宇为窝巢,地方民众和僧人才毁庙纾难,主动拆除了这座古刹。

  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朦胧居民开始重建家园,陆续恢复了一些商业活动。1947年,苏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射阳县串场河以西的沟墩、喻口两区划归建湖县(原称建阳县),时宝塔村朦胧小街随沟墩区划入建湖,属宝塔乡小街村。合作化后才改属宝塔高级社、宝塔大队、宝塔村。今朦胧小街所在地为宝塔村一、二两个村民小组驻地,人们仍称她为朦胧小街。

  朦胧街区古迹斑斑,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给朦胧小街带来了发展机遇。以朦胧塔为主题的宝塔景区,融佛教文化、射阳河文化、古村落文化一起,构成多彩文化景区。破败的古塔经过修葺,重放异彩。1990年,被列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净慧寺原名朦胧院,除历史悠久以外,还出过名僧。清初该寺住持志原法师,因深悟禅宗,被召至京城,为康熙皇帝注经,并被敕封为“净慧禅师”,名噪一时,遂改朦胧院为净慧寺。净慧寺虽历经沧桑,但如今修缮后的庙宇已焕然一新,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庙宇在原来的地址上又向南延伸,新建了山门、天王殿、生活服务区,大雄宝殿、肉生和尚殿正在筹划重建。历史的沉淀,加上现代元素的注入,使今天的净慧寺外表更加古朴、典雅,内涵更加丰富深厚。2014426日至52日,佛教部门在朦胧宝塔净慧寺成功举办“瞻拜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大型佛教文化活动。期间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了尘大和尚专程前来瞻礼佛祖舍利。恭迎护送隆重庄严,祈福法会别开生面,盛况空前。活动高峰期日上会逾两万人之多。每年这里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庙会,接待游客多超万人。如今,这里的环境愈来愈好,人气越来越旺。小街西段开设了“朦胧三庄”会馆。所谓三庄,就是渔庄、饭庄、翰墨庄。到这里可以享受渔家的生态水鲜、农家的特色饮食之美,本土书法家曹志桂的碑林翰墨艺术。小街东段,正在兴建万吨储粮国库。街北毗邻处已建成宝塔社区公寓,48幢住宅楼排列有序,小街居民已达250户。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创建美丽乡村,这里将成为处处是景,移步换景不再是侈谈,一个绿化、美化、亮化的古村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观光休闲。

 

 

 

陈桥小街

李世安   蒋秋淼

 

  陈桥小街,原名陈家桥,称其小街已有100多年历史。据传,最早在此生活的是陈姓,为进出方便,就在屋前的河面上架了一座木桥,行路人呼之为陈家桥。后来桥畔居户增多,便向东发展,到了清末民初,形成小集市,称为陈桥小街。

  陈桥小街原属阜宁县地域,1947年初划入建阳县,为陈桥乡姚南村的一个自然村镇。合作化时期,为纪念本地为抗日而牺牲的周步广烈士,街区曾以步广名为新成立的高级社名。公社化后,改称步广大队。“文革”期间,又改为东风大队。八十年代,恢复陈桥村名。2001年,长春村与陈桥村合并,各取一字,组建成长陈村。

  解放前,陈桥小街有100多户,砖头路面街道,有更楼、念佛堂、王氏家祠等建筑,均毁于日寇侵华炮火。19384月,国民党57军杨开多部队在此驻防,发起攻打日寇占领沟墩战斗,民众志愿参加支前。该部纪律严明,勇敢杀敌不怕死,深受好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驻过新四军三师某部后方医院,地方妇救会组织妇女轮流护理伤员,曾被评为拥军模范村。

  新中国成立后,陈桥小街日渐活跃。每逢“三、八”为集期,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大集,给小街带来了繁荣景象。赶集那天,陈桥人主动除下门板,在门前搭好货台,便利卖家存放商品,受到外地商客欢迎。集体化后的陈桥小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街坊,街区有银匠店、铁匠铺、木排行、商店、杂货铺、磨坊、豆腐店、烧饼店、饭店、浴室等。后来,又开办了国营陈桥米厂,设立了供销站、信用社、邮政代办所,中、小学齐全。在饮食业中,彭秀来、彭秀文的挂炉烧饼尤为出色,与横桥烧饼、上冈草炉饼齐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中闭市。改革开放后,恢复了每月逢“三、八”集市活动,冷落多年的小街逐渐有了生机。

  随着体制调整和变化,原来的镇下属单位,包括学校都不复存在了。小街上只有几户个人经营的农资代销点、杂货店、豆腐店、肉案、浴室。中学撤并后,校址改建稼禾生物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发展三产;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年人。虽然小街市面不比以往,但人们精神饱满,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如今,陈桥小街已向东延伸200米,成为一条居民点,水泥路面通到各户门前。

 

 

 

仁爱小村丁仁庄

李世安   朱金华

 

 

  丁仁庄,亦称“墁塌仑”, 是宝塔镇丁仁村的一个自然村落。相传明初苏州移民在此落户造屋,吴语以草泥涂墙叫“墁塌仑”,土著居民听而觉怪,遂以其音呼其地久而成为地名。今人常以谐音“牡丹林”称其地。这里东距沟墩7.5公里,距草堰口12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庄上只有20多户人家。旧时逢年过节,人们都到这两镇购货,与镇上商户建立了买卖关系。19384月,日寇侵犯沟墩、草堰口,两镇有不少商家把货物搬上水栈船,随船前来避乱,并在此临时开业。那时,庄西的白兔港停靠20多条售货的水栈船,晚上还开夜市。

  “墁塌仑”人讲仁爱之道。当一批避乱的商家拥来,即主动帮助他们临时安好住处,宁愿自己省一省、挤一挤,有饭共吃,有屋共住,不让外来人挨饿,露宿野外,并就地取材,新搭了几十间临时住房和货房。19417月,日伪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庄上人首先帮助外来户疏散,把水栈船撑进芦苇荡隐蔽,敌人下来扫荡扑个空,只好灰溜溜地回鬼窝。1942年秋,新四军有批伤员分散到各区根据地护理。“墁塌仑”民众主动去区署承担了20名伤员的护理任务,敌情紧张时,各户用船把伤员转移到西部草滩内,专人护理。1943年春,实行新乡村制时,区委分工同志认为,“墁塌仑”地名不好叫,庄民重仁义,带来人丁兴旺,建议改名为“丁仁庄”。大家都说有道理。从此,就以丁仁为庄名。

  丁仁庄人胸怀宽厚,有一批沟墩来避乱的商人,看到这里天时地理人和,便留了下来,在此落籍开业,如王、姚、戴、金、谢等,地方上利用他们会经营的特点,发展战时经济,开磨坊、办米厂,经营百货,从而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庄上居民增加到近百户。如今,丁仁庄虽然人口分散,多数人在外经营,但本庄河清水秀,环境优美,也有做生意买卖的,宜居宜业,是宝塔镇的一个生态示范村。

  清末民初,丁仁庄还出了一名叫李万理(18901959)的有识之士,他的力作《实业图存实施法》被清末状元、民国初期实业家张謇赏识,遂召之门下,处理盐城一带盐垦事务,并资助其赴日本考察一年。后经张謇推荐,先后任江苏省公署参事、南通警察厅厅长等职。抗战前后,曾任南昌县县长、卢氏县县长、中央警校教官、湖南省政府视察等职。他在职期间,清政廉洁,曾保护过多名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黄炎培曾介绍李入北京革命大学研究院学习,李因年事渐高,未能成行。他的生平事迹被收入首部《建湖县志·人物篇》。李万里之子李二葵,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第十六期步科毕业生,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参谋等职,在抗战期间,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是一名爱国的热血青年。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