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江阴要塞起义始末(唐秉煜)

发布日期:2014/6/3 18:05:57  阅读:50492  【字体:
 

 

岁月如江河直泻,弹指已逝39年,我由当年满头青丝20多岁的青年,不觉已成为年近古稀的白发老人。对于我党领导的江阴要塞起义,已有不少回忆文章,由于岁月遥远和其它一些原因,其中有的内容不尽准确,甚至出现严重讹误。如李宗仁先生在其回忆录中涉及江阴要塞起义时说:“三、四月间,我得到情报说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已秘密与共军接洽,预备于共军渡江时叛变响应。我特为此事与参谋总长顾祝同计议。顾认为流言不可轻信。……熟知421日共军渡江时,戴戎光果然叛变……戴戎光可能不纯然是为着五百根金条而叛变的。”全国解放后不久,南京军事学院编写的教材中称江阴要塞起义是“被迫举行的战场起义”。直到198012月,某军事学院训练部编写出版的《渡江战役》一书中还说:“在我强大攻势及争取工作相互配合下,江阴要塞之敌于22日宣布起义。”而我三野十兵团在江阴渡江的先头部队第二十九军政委张藩同志撰文干脆说江阴要塞“所谓唐秉琳起义云云,纯属虚构。”除此,还有其它一些不实之词。所有这些,对江阴要塞起义的有无及其性质造成了严重歪曲和混乱。在党的领导下,华中工委派在要塞的地下交通联络站负责人唐仲衡,地下党员吴广文、王德容、唐秉琳和我是江阴要塞起义自始至终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唐仲衡、吴广文同志已经作古,王德容同志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只有我和胞兄唐秉琳尚且健在。在人妖颠倒的十年动乱中,我因不同意林彪迫害贺龙同志,还由于长期做地下工作,竟被反诬为“三反分子”、“国民党残渣余孽”等,蒙不白之冤,遭革职批斗,被打成所谓“反革命分子”。荒唐的年代自当遭到唾弃。今天,我有责任秉笔忆述决定蒋介石反动政权最后溃灭的渡江战役中的重要一节——江阴要塞起义始末,以悼亡去的战友,以铭垂慕之心。

 

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先后由华中五地委、苏北军区党委、华中工委领导,三野首长和党中央也是深知的。在渡江前1个月左右,华中工委将这项工作交给三野十兵团领导。江阴要塞起义是我们党多年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策反的一次壮举,是钻进“铁扇公主”肚皮里的一次杰作,也是我们党在敌营组织领导起义的一次成功范例。江阴要塞起义有力地保障了我军从江阴安全顺利地渡江,迅速切断京沪铁路和京杭国道,加速了国民党江防守备的总崩溃,使京沪杭地区的大部分敌人难以逃脱被歼灭的命运,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江水急 锁航要塞封咽喉

 

滚滚长江,不尽东流。滔滔江水流经南京进入下游,江面辽阔,浩渺宽荡。仅至江阴地段,因受黄山基岩控制,宽阔的江面骤然狭窄,收缩到宽仅千余米左右,形如喇叭。江阴要塞就矗立在黄山之颠,扼守在喇叭颈处。由肖山、黄山、长山组成的要塞区负山枕水,瞰制江北,隔江与孤山相望,和靖江遥对,是吴淞口后的第二道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素被称为“锁航要塞”。因其天然的优越地理位置,决定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国季扎就在黄山“筑石室,为蜂火之所”,抵御外敌入侵;南宋时,爱国诗人辛弃疾曾在江阴任签判之职,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曾率师江阴,屯守江防;元末,朱元璋亲自率兵在江阴大败张士诚;清兵入关后,江阴人民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领导下,坚守81天,清兵亡75000余人,连损三王十八将,直至弹尽粮绝始被攻破,全城遭屠,仅余五十三个老弱妇幼躲在古庙、枯井中幸免于难;到了近代,1864年太平军陈承琦(英王陈玉成之叔)在江阴伏击英军“洋枪队”,全歼800余人,震惊了李鸿章、戈登之流。黄山修筑炮台始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至1894年洋务派张之洞设立要塞总台官,江阴要塞初具规模。1939年,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陈毅同志于茅山东进,就是从江阴渡江北上的。陈老总立马江边,留下了激情诗作:“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要塞地下党成功地组织领导了江阴要塞起义,又谱写了一页历史新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于1945年冬天成立江阴要塞筹建处,194661日正式挂牌,孔庆桂(中将)任要塞司令。19486月,孔庆桂辞职获蒋介石批准,由蒋军陆军总部少将兵工处长戴戎光继任,随之要塞不断扩充。到渡江战役前,江阴要塞由炮兵总台、一个游动炮兵团、一个守备总队和一个工兵营组成。炮兵总台相当于一个重炮台,下辖三个大台,配备德制、美制重炮40多门和小口径直射大炮18门,游动炮兵团下辖3个营,配备五七战防炮36门,守备总队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团,下辖3个大队,兵力约有3000多人,还有要塞司令部下辖的直属分队以及敌人的特务组织要塞政工室。要塞的建制隶属国防部,但划归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丁治磐指挥。担负着由申港——黄田港——君山——黄山——长山——张家港以东之线包括双山沙约25公里正面的江防守备任务,并以重炮火力支援江北八圩港敌二十一军桥头堡,对江北实行火力封锁,必要时利用山顶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坚固炮台和山麓既设工事进行坚守,将两翼部队撤至以黄山为核心的阵地固守待援。江阴要塞被国民党反动政权视为江防支撑点。它西支南京、东援上海,背靠无锡,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生命线——京沪杭地区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蔣军在19493月常熟整训会议上讨论认为:“江阴是长江进出口之咽喉,倘若江阴一失,要塞被占,共军强行军6个小时就可抵达京沪重镇无锡,铁路一断,大好江南定失无疑。”故对江阴要塞倍加重视,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要塞地下党在华中工委直接领导下成功地组织了江阴要塞起义,加速了国民党江防守备的总崩溃。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国民党正式建立江阴要塞不久,地下党就在敌人的堡垒里开始了策反活动。

 

奉指泉  打入三厅潜要塞

 

1945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就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妄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我党我军。19462月,我正隐蔽在国民党工兵第二十四团任上尉连长,这个团由重庆开赴南京,住在上新河一带,准备转赴华北参加打内战。我自19382月经唐君照同志在徐州介绍到彭雪枫同志主办的河南确山竹沟训练班学习参加了新四军。毕业后,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分配到国民党军队潜伏以后,战火不断,历尽沧桑,随国民党部队东奔西跑,屡屡要求组织上调我回根据地工作,却又每每要我按组织原来意图继续隐蔽埋伏。这次我决心回苏北根据地,搞正面斗争,不想随敌工兵团行动了,我将此意告诉了胞兄唐秉琳,动员他一起回去。秉琳当时在蒋军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第一处任中校参谋股长,是我的四哥。他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积极参加了救亡运动,由上海跑到南京示威请愿,在惨遭国民党军警特务的痛打之后,曾作为中学生十三代表之一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蒋介石欺骗煽动说:“有你们这些爱国学生,中国就不会亡国!我蒋某决心做岳飞,决不当秦桧!政府正在做抗日准备,买飞机,买大炮,前方抗日将士正在流血牺牲,浴血奋战,你们却放下书不读,和政府捣乱作对。真正的热血青年与其请愿胡闹,不如投笔从戎,以武救国,拿起枪杆子从军去!军校对你们敞开大门,来多少,收多少!……”秉琳和当时许多青年满腔热忱投考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与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同志同班,为黄埔十期炮科学生。秉琳在军校学习期间,家父不幸去世。临终前,给我弟兄留下遗嘱:要务必抗日救国,枪口对内就是不肖子孙。这对我弟兄们的爱国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在抗战中,秉琳越来越痛感国民党的腐败,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我的二哥唐君照(原名唐秉光)是我党1926年的老党员,当时在国民党战干三团任中共地下党特支书记,经周恩来同志指示,特地绕道湖北咸丰和当时任国民党炮八团营长的秉琳见了面,秘密住了一个星期,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方向教育,进一步帮助他认清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鼓励他坚决站到人民一边,这对他走向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当我提出回苏北根据地时,他极表同意。当时国共两党在美国马歇尔的调停下,签有通邮协定,我们按原先规定好的暗语给在苏北华中五地委任组织部长的,唐君照写了封信:“我们在外跑单帮,小本经营蚀了本,做生意很难,希望回家做生意。”请示我们的今后行动方向。在写了这封信之后,我们将行动意图对吴广文讲了。吴广文是我的姨表兄,是黄埔八期毕业生,当时在国防部一厅(人事厅)任上校参谋。他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曾在盐城参加过党的活动,后因组织遭到破坏而失去联系,受到过我党的教育和影响。后于1929年考入黄埔八期,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吴广文虽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但对国民党统治极为不满,常在我们面前发牢骚,故当我们把写信到苏北的事告诉他时,吴当即表示:“如有回信,请告诉我,我们一起走。”

 

君照接到我们的信后,立即向华中五地委书记曹荻秋和副书记兼社会部部长宋学武同志作了汇报。华中五地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认为我们在国民党军队里已立住脚跟,留在白区比回苏北根据地更起作用,君照以老大唐君鄂的名义给我们来信指示说:“家里生意也不好做,银根很紧。你们在外面还好混些,希望生意做大些,多集些资本。母亲身体不好,很想念你们,二姑奶奶不久将去南京看望你们。”很明显,党仍希望我们留在白区,做“大”生意。并知道组织上将会很快派人来联系。当我写信回苏北时,立即借口以身体不好请长假辞去连长职务,留在南京等待复信。19466月,国防部第三厅需要几个管特种兵、筑城和—要塞方面的作战参谋,真是巧赐良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分配我到白区做地下工作时,最初就是在国民党的武汉外围田家镇要塞,后进入黄埔十六期工兵科,进作战厅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的。于是通过秉琳的推荐,经过战术、参谋业务考试。是年秋天,我顺利地打入了国防部第三厅任上尉参谋,后任少校作战参谋,为党做军事情报工作。这时江阴要塞也正式挂牌了,要塞司令孔庆桂是唐秉琳的老上司,也是江苏老乡,他当炮兵团长时,唐秉琳是他的“亲信”队长,跟随多年,颇受器重,孔庆桂希望秉琳去江阴要塞做他的班底。1946年底,根据华中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唐秉琳去扛阴要塞始任参谋主任,后任上校守备总队长,最后任炮兵总台长,为策反江阴要塞起义建立了立足点。由于我在国防部第三厅分工办理全国的工兵、要塞作战计划业务,便借用这个公开身份,经常去江阴要塞与其他同志共同进行策反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